浙江某小学一年级学生使用可折叠课桌椅午睡。
贵州某小学学生午睡场景。
新华社发
一款符合新国标的午休课桌椅。
午睡半小时,精神一整天。新学期刚开始,孩子们的“午休神器”,就迎来新国标。
9月1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通用技术要求》(GB/T 46016—2025)(以下简称《技术要求》)国家标准。
这意味着,连教室里的小课桌,都有了专属的午睡大标准。该标准根据学生的身体发育特点,从座椅高度、躺椅角度、桌下空间、材料耐用耐磨等角度,都作出了规定,努力让学生们中午能睡个好觉。
“躺睡”让午休更舒服
为解决孩子们的午睡问题,近年来,可平躺或倾斜的各式“变形”午休课桌椅在越来越多学校投入使用——上课时,它们是标准的课桌椅;午休铃声一响,它们就能轻松切换形态,让学生舒适“躺睡”。
午休时间,轻按把手,椅背放倒呈钝角,上课时的椅子秒变躺椅,舒舒服服躺上去睡个午觉,等待下午的课程开启。这是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凤栖小学的孩子们每天上学最熟悉的日常之一。
“午休从趴睡变为躺睡后,孩子们都说舒服多了,睡得更好了。”凤栖小学总务处老师章林涛告诉记者,孩子们在幼儿园阶段,都是躺在床上午睡的,升入小学后趴在课桌上午睡,不少学生都不太适应,“有些学生趴在课桌上,头转来转去,整个人翻来覆去的,很难入睡。躺睡以后,很多同学午休都能睡着了,下午上课精神也比较好,学习状态得到了改善”。
2022年,凤栖小学搬入新校舍,为学生配备了1440套可折叠课桌椅,平时正常坐着上课,午休时椅背放下去就能躺着休息。
不过,各地选用的午休课桌椅,大小、长短、款式、靠背角度等缺少统一的科学规范。对此,市场监管总局近日批准发布《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将于明年2月1日正式实施。标准首次从设计、生产到使用全流程,为可折叠午休课桌椅树立了明确规范。
“躺睡”为何倍受关注
浙大儿院骨科学科带头人唐欣表示,“相比躺睡,趴睡时颈部由于桌面的限制只能偏向一侧而无法自如调整,时间持续久了,就会导致颈部肌肉持续受力痉挛,会引起颈部肌肉酸痛,颈椎曲度变直,而腰背部肌肉持续性向前侧牵拉(类似弯腰动作),也无法得到接近正常平躺时的放松,长此以往可能会影响儿童脊柱周围肌肉的疲劳耐受性和脊柱的正常发育。”
根据《技术要求》,上课时,小学课桌高度在455毫米—730毫米之间,中学课桌高度在565毫米—790毫米之间,椅子的座面宽至少达到360毫米,以保证坐姿端正。
午休时,椅子能展开成躺姿,整体长度不少于1050毫米,靠背能放倒到135度以上,头枕宽、长分别至少达到180毫米、100毫米,搁腿的地方宽、长分别不少于250毫米、100毫米,学生能舒展身体好好睡觉。
桌子下方的空间也有讲究,小学的桌子净空高和座面的高度差不小于110毫米,中学的不小于150毫米,既能让腿活动自如,又避免午休时身体蜷缩导致不适。
唐欣介绍,当椅子能够调整到135度以上时,脊柱就能够更加接近平躺休息时的受力状态,颈、背和腰部肌肉处于不用维持上身直立的放松状态,可以得到更好的休息。“推广应用可躺式桌椅无疑是具有积极和正面作用的。”
“躺睡”推广有何挑战
“午休课桌椅国家标准的出台,对全面规范午休课桌椅市场,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校园,提升学生午休环境和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说。
对于午休课桌椅新国标的正式发布,多位采访对象都表示很期待,相信有了国家标准,午休课桌椅的产品会更完善,行业发展也会更规范。
“要想全面提升午休质量,未来所有小学、初中的教室就都得有空间安装午休桌椅,解决的关键是能全面有序推进中小学小班化。”熊丙奇表示,因为从现实看,配置可躺式午休课桌椅,最大的难题,不是经费,而是教室空间。
在熊丙奇看来,我国还应该根据适龄学生变化,修订中小学学校建设国家标准,按照小班化教学的要求,优化中小学布局。在推进中小学小班化的同时,落实午休课桌椅国家标准,把所有课桌椅改为可躺式午休课桌椅,既实现个性化教育,又实现学生午休躺睡,全面优化学校办学条件以及育人环境。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国标”的推广,并非等于未来所有课桌椅都将变成午休课桌椅,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采用这一新式课桌椅。“国标”的制定,为学生的健康午休画下了基准线。但如何将这条线稳稳地铺进全国众多中小学教室,还需要各地用因地制宜的智慧和实实在在的行动来作答。
中小学生午睡情况如何
那么,当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午睡情况到底怎么样呢?
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中,有专门针对“现在是否有午睡习惯”“午睡一般睡多少分钟”两个问题的反馈数据。我们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发现:学生年龄越大,有午睡习惯的比例越高,但实际午睡时长反而越短。
具体来说,小学生有午睡习惯的比例不足半数,可一旦养成午睡习惯,平均午睡时长通常更久,平均午睡时长在70分钟上下徘徊。
到了高中阶段,情况就明显不同了,有午睡习惯的比例更高。甚至,在2022年的CFPS调研数据中,有午睡习惯的高中生比例还排在了全年龄段的首位。
但或许受限于课程密集、作业任务重的紧凑作息,即便他们想通过午休来缓解疲劳,实际午睡的时间也普遍较短。
除了年龄差异,地域间的午睡情况也存在不同。像华北、西北等地区的中小学生,自述有午睡习惯的比例,就比其他地区要高一些。
不过,对比2018年至今的CFPS数据会发现,中小学生的午睡比例正在慢慢上升,与其他年龄段的差距缩小。但从整体来看,小学生比例还是比其他年龄段低很多。午睡的普及仍有提升空间。
综合央视财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钱江晚报》、《羊城晚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