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作为湖北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时代担当,主动承担起荆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牵头重任,肩负起“领头雁”的职责,精心绘就立德树人的“同心圆”,奋力筑牢青年学子的“思想坝”,探索出一条富有成效的一体化建设之路。
高位谋划
从“各管一段”到“同频共振”
为解决大中小学思政课存在的“各管一段”、内容重复或衔接不畅等问题,长江大学于2021年牵头组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工作,并于2023年底成立荆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共同组建荆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和秘书组。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党委书记带头参加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担任荆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本科生院院长担任副主任委员。通过顶层设计,学校建立“高校引领、区域联动、学段贯通、共建共享”的工作机制,让思政课真正实现从“塑形”到“铸魂”的飞跃。
机制创新
打造思政育人“共同体”
学校充分发挥高校的理论研究高地、人才资源富集和平台组织优势,着力打造纵横交织的思政育人“共同体”。
纵向贯通,构建成长阶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学校牵头组织荆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开展集体备课,邀请专家学者宣讲党的创新理论进思政课。开展教学研讨,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划分各学段的教学重点与目标。共同研讨不同学段思政课建设的特点:小学阶段如何讲好故事、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阶段如何打牢思想基础、强化常识了解;高中阶段如何提升政治素养、形成理论思维;大学阶段如何增强使命担当、力求知行合一。
横向联动,汇聚育人合力。学校积极承担荆州市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和党组织书记的培训任务,提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3年来共培训近500名思政课教师和党组织书记。联合中小学,共同开发“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路线,将荆州的楚文化、三国文化、红色革命文化资源转化为生动的思政教材。学校组织教授走进中学授课,邀请中小学骨干教师进入大学课堂,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良性循环。
数字赋能,搭建云端平台。学校建设一体化网络资源库,汇聚优质课程教案、课件、案例视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在全市范围内的共建共享。2024年长江大学牵头成立思想政治理论选择性必修课程虚拟教研室,邀请荆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单位加入教研室,实现教学信息和成果共享。2025年邀请荆州市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参与“我们的长征”线上思政实践课程,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
特色实践
让思政课“活”起来“实”起来
学校在引领一体化建设中,注重形式创新与内容“接地气”,让思政课不仅“有意义”,更“有意思”。2019年以来,学校结合校本特点,设置“生命长江”“大国能源”“信·荆楚”等思政选修课,得到广泛的社会关注,形成思政课品牌。
实践教学“手拉手”。学校组织大学生思政课实践团队走进中小学,开展主题班会、故事分享、理论宣讲等活动;同时,邀请中小学生走进长江大学校园,参观实验室、校史馆,感受大学学术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远大志向。
教研科研“深融合”。学校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势,设立一体化建设专项研究课题,鼓励大中小学教师联合申报,将一线教学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以科研成果反哺教学实践,目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合作申报的校级省级项目20余项。
展望未来,长江大学将继续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不断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与荆州市各中小学携手并进,让思政教育的“长江”之水,绵绵不绝地滋养每一位“荆江”学子的心田,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