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武汉金牌导师带出多位新疆高徒
9年4次援疆 舍小家为大家
发布时间:2025-07-23 09:23
作者:记者 刘玉琴
来源: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高锦南在准备教学能力比赛

高锦南 通讯员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刘玉琴 通讯员 陈冲 周飞 实习生 周桐 李静静 郑钟贤

7月17日,新疆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院已放暑假,援疆教师、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教师高锦南,仍在指导学生备战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这已是他第四次援疆。“每次一年半的援疆期,能做的事有限,只有连续坚持数年才能出标志性成果。”他说。

2016年,经湖北省选派,高锦南首赴新疆支教,此后至今,他陆续四次报名参加援疆。援疆以来,他将自己的专业优势发挥到极致,不仅成立了技能大赛特长班,带领多个学生斩获技能大赛奖项,还主导修订人才方案,参加“4+0”本科班课程的教授,带出了不少优秀的新疆徒弟,相继获得“优秀援疆教师”“湖北省优秀援疆干部人才”等荣誉。

“教育是相互成就的过程,新疆师生给我的远比我付出的多。”高锦南立志打造自治区示范专业,培育一支带不走的师资队伍,培养一批对社会有影响的毕业生。

技能特长班里

“问题少年”变身金牌选手

高锦南初到新疆时,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院的技能比赛成绩并不突出,很难选出真正对备赛有兴趣和天赋的学生。2022年底,高锦南将武汉船院的经验引入该校,主导成立技能大赛特长班,通过基础训练、模块化训练、系统化训练、模拟比赛四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全面的选树培养。

博尔塔拉职院2023级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赵文鹏,目前正在备战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即将升入大三的他,已斩获多个比赛荣誉。赵文鹏坦言,中职时自己曾是“问题少年”,升入大专后,他报名参加了技能大赛特长班。

赵文鹏回忆,刚开始接触比赛时,他经常向高老师请教。“高老师是引导型老师,不会一次性把答案和盘托出,他会注重培养我们的逻辑能力,让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赵文鹏记得,参加2025年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新疆选拔赛时,赛前培训的最后一晚,高老师一直陪他们训练到凌晨三四点。

日复一日的备赛,让师生关系愈发亲近,精神上也相互滋养。“高老师对待事情的认真程度让我很钦佩。他参加教师组比赛时也会遇到知识盲区,吃饭时都在琢磨解决方法,并及时向我们传授经验。”赵文鹏说。

经过比赛的历练,赵文鹏仿佛脱胎换骨。大学两年间,他先后获得2024年全国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大赛新疆选拔赛(高职组)金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成立70周年职业技能大赛创业创新大赛电工赛项一等奖、2024年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新疆选拔赛高职组学生组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技术赛项团体二等奖等成绩。

在博尔塔拉职院,像赵文鹏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通过技能大赛特长班,学生们开始在各类大赛中崭露头角。2022-2025年援疆期间,高锦南指导博尔塔拉职院学生参加自治区技能大赛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和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自治区级比赛,获得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指导学生参加2022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工业机器人数字孪生技术应用技能竞赛(高职组中国区决赛),获得三等奖。

高锦南透露,他还会教学生拍摄视频,把比赛中的方法和经验留存下来,方便下一届学生备赛。

一人带多徒

首次有老师获评“新疆工匠”

在提升学生技能的同时,高锦南更注重教师队伍的造血功能。高锦南到岗后陆续着手更新教学设备,引入新技术。援疆期间,他主导编制新教材、建设在线精品课程,建实训室,带年轻教师。

高锦南刚到博尔塔拉职院时,学校机电学院使用的还是非常陈旧的设备。他从《PLC应用技术》课程开始改革,引入西门子S7-1200和1500PLC技术进课堂,还利用空余时间泡在实训室,经常工作到凌晨,研制了一套PLC教学实训台。

博尔塔拉职院机电学院教师吴志远透露,“那个时候学校条件比较简陋,高院长就自己接线、布线,研制了一套PLC教学实训台,方便我们任课老师使用。”

新技术落地曾遭遇“水土不服”:老教师畏难、备课量翻倍。“只要有人愿意学,我就愿意教。”高锦南说,为了激发年轻教师学习新技术的积极性,他主动带年轻教师参加比赛历练,同时一起参与科研课题。

技术和设备更新带来的阵痛很快就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们发表论文和申报课题的积极性愈来愈高涨。在高锦南的带动下,截止到现在,博尔塔拉职院已有5项校级课题,3项省级课题顺利结题。1项课题得到工信部人才中心立项。年轻教师们收获的成就感与日俱增。

今年5月,吴志远成为博尔塔拉职院首位获评“新疆工匠”称号的老师。2024年,他指导的教师团队荣获自治区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专业课程比赛一等奖,实现了零的突破。2023年,高锦南指导博职院青年教师参加2023年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服务机器人赛项国际总决赛,获得教师组二等奖。在他的培养下,学院先后有12人次在学校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奖,5人次在学校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比赛获奖,15人取得电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高锦南笑着说,他带头打破了大家的舒适圈,让大家“卷”起来了。

“科研项目是我们的薄弱项,高老师经常组织武汉船院的后方专家,给我们开展线上讲座,指导我们的课题和论文。”吴志远透露,他们还经常去旁听高锦南的课,将他的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运用到教学中。

有独门诀窍

高职教师带好本科生

2022年1月,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院与新疆工程学院启动“4+0”本科贯通培养项目,该项目由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联合培养,学生4年全程在高职院校学习,达到毕业要求后可获得全日制本科文凭。在项目前期筹备中,高锦南负责起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为了让方案更贴合实际,高锦南频繁与对口院校深入交流,一次次走访本地各类企业,细致梳理产业发展需求,将这些关键要素精准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与此同时,他还坚持在网络平台系统学习985院校的相关专业课程,为本科课程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本科班的教学备课量比以往大得多,为了能更透彻地理解知识点,我习惯手写教案,这样能让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更扎实。”高锦南坦言。除了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他还格外注重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以此为依据不断优化调整教案。

初次给本科班授课时,高锦南和团队成员都是在摸索中前行。在实际教学中,他精心设计了多种教学环节,努力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该校2022届自动化专业本科班李志豪对高老师的教学印象尤为深刻:“高老师特别擅长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讲工业机器人那部分内容时,他直接视频连线同事,通过投屏详细讲解控制面板和机器的运作原理。我们完成实训任务后,他还会带着我们重新操作一遍,帮助我们加深记忆。”

高锦南介绍,自己每讲授一门课程,都会同步录制线上教学视频。他自费购置了手机支架、无线麦克风等设备,亲自完成拍摄和剪辑工作,然后将所有视频上传到武汉船院的学习通平台,方便新疆的学生课后复习巩固。

目前,高锦南所教的本科班中,已有部分学生被企业提前预定。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当地人身上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特别值得我们学习,很多老师以校为家,默默奉献。”回忆起援疆的这几年,无论是实训室的规范化管理,还是“老带新”的传帮带工作,对他而言既是身份的转变与挑战,更是难得的成长锻炼。高锦南一直强调,援疆是国家战略,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服从组织安排是义不容辞的责任,80后正处在干事业的黄金时期,就应该多担当。

博尔塔拉职院机电学院支部书记张树军欣喜地发现,自从武汉船院的援疆团队来了以后,学院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工作热情都有了巨大变化。在张树军的眼里,高锦南一直在默默付出。他透露,寒暑假期间,高锦南常常最后一个回家探亲,而又最早返回博州。“他放不下这里备赛的老师和学生,高老师有一双可爱的儿女,家中也有老人要照顾,但他仍全身心投入到援疆工作中,舍小家为大家的忘我精神深深感动着我们。”